一、切尔诺贝利
1986年4月26日,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4号反应堆在当时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发生爆炸。这是在核工业史上最严重的灾难。爆炸产生的强辐射向四周扩散,截止到2006年,乌克兰、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已有数千人因此丧生。苏联政府由於没有第一时间警告居民而遭到指责。城市居民最终被疏散,政府劃定了一个约29公里的隔离区,环绕在废弃的电厂的周围。
切诺贝利电厂的大部分职工所居住的城市皮亚季(Prypiat)就在禁区之内。这座有44000人居住的城市距灾难现场不足5公里,在事发後60小时内该市便完全撤空。皮亚季估计在未来若干年内仍然不会被使用。据估计,由於辐射的原因,该地区在幾百年内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些勇士不顾危险,闯入了禁区,甚至进入了皮亚季。他们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,有的人甚至带回了一些东西。皮亚季城早被绿色植被覆盖:过去的足球场如今成了森林。熊和鹿等野生动物在倒塌的建筑物内漫步。时间仿佛在皮亚季城凝固。床上仍然铺好了被单,旧校舍裡摆满了课桌,为五一劳动节庆典準备的饰品仍旧装点着这座城市。皮亚季曾经是一座相当繁华的城市,有不少高楼大厦和一个遊乐园。今天,摩天轮仍然耸立,但碰碰车已经锈迹斑斑。植被替代了混凝土和人类的痕迹。
二、亨伯斯通亨伯斯通(Humberstone)位於智利,作为硝酸盐採矿中心始建立於1862年。1925年,英国矿主增加了对小镇的经济支持後,该地更名为亨伯斯通。
亨伯斯通位於智利,作为硝酸盐採矿中心始建立於1862年
亨伯斯通和邻近的圣萝拉由於共同进行硝酸生产都蓬勃发展了起来。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,此地作为硝酸盐产地和加工中心进入了鼎盛时期。硝酸盐是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在30年代,一种廉价的合成替代品出现,结束了硝酸盐(也称为硝石)的时代。
最後一批居民离开後,这座城镇就始终保持原样,从沙漠吹来的黄沙在被遗弃的学校和剧场中飞扬。工厂裡,机器仍然在,职工宿舍也在,只是因为磨损显得有些破旧。亨伯斯通酒店的游泳池裡已经没水了,但是跳板还摆在原地。
三、底特律废弃城区
有些现代鬼城其实是尚有人烟的城市的部分城区。可能底特律的废弃城区就是最好的例子。由於作为世界汽车行业领头羊的歷史,底特律得到了汽车城的美誉。亨利•福特的流水线直接导致在20世纪20年代,大量廉价汽车和卡车迅速出现。这座城市也随之迅速扩张。到了50年代,拥有两百万人口的底特律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。
底特律部分城区消亡的并不仅仅是外国汽车製造商的竞争
随着就业率和收入的不断攀升,豪华建筑如雨後春笋般不断出现,点缀着底特律的地平线。各种装饰华美,细节精妙的剧院和办公大楼层出不穷。这曾是座繁忙的城市,建筑物彰显了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权利与财富。但到了七、八十年代,美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下滑期。与汽车製造业密不可分的底特律也反映了这一情况。1979年,美国销售的90%的车辆都是由底特律的三大製造商(克莱斯勒,福特和通用汽车)生产的;但到了2005年,这一数字下降到40%[来源:TheGuardian]。
在20世纪70年代,流氓痞棍们养成了在万圣节前夜焚烧空置(有时甚至有人)房屋的惯例,这种习惯後来被称为魔鬼之夜(Devil’sNight)。该习俗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,并在1984年达到高峰。当年的10月30日至11月1日,底特律市内有达800多场大火。
四、日本羽岛
羽岛很小,只是个在日本长崎海岸线附近的仅有70000平方米的石头岛屿。虽然面积不大,但该岛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在将近一个世纪内,它都是日本的主要煤矿产区之一。该岛坐落於向下直通海床的煤沉积层之上。1890年,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後,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羽岛。羽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。
羽岛静静坐落在海外,像一座被遗弃的鬼岛
由於该岛距长崎将近30千米,对於三菱公司来说,与其每天接送员工上班,还不如就地修建房舍。四四方方的混凝土公寓楼一栋栋建起。由於空间有限,所以建筑物纷纷向上发展,而不是向外延伸。住户们挤在狭小不堪的楼房内,只能共用厕所和厨房
并非所有羽岛居民都是自愿上岛的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及韩国劳工在羽岛开矿。1939年到1945年之间,500名被强制劳动的韩国人中有122人在羽岛挖煤时死於非命。
五、宾州小镇森特勒利亚
曾幾何时,宾州小镇森特勒利亚(Centralia)有近3000人口,有市场、教堂、旅馆和酒吧。这是座新兴都市,于1866年建立,经费来自宾夕法尼亚山坡的煤矿利润。但使森特勒利亚幾乎完全被废弃的,也正是这些煤。
1962年,一些工人们在露天採矿场焚烧废物时不慎引燃了无烟煤矿脉。而这片巨大矿藏中有一部分就埋在小镇正下方[来源:华盛顿邮报]。一经点燃,火焰就被引入附近的矿脉,最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下煤矿火灾。这座城市花费数年时间企图将火扑灭。他们採用了各种方法,比如挖掘燃烧着的煤矿、挖壕沟将火场与剩馀的矿床隔开,以及引水灌入矿坑。但这些手段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市政官员最终得出结论,拯救城镇的最佳方案就是挖壕沟网将着火点隔离。但高昂的地下作业成本使得这项计画最终没能实施。
1981年,在火烧了近20年後,压死这个城市的最後一根稻草飘然而至。一名12岁的孩子眼见自己脚下的土地裂开一道口子。他幸运地抓住了一个树根,这才得以被他的表兄从45米深的充满一氧化碳毒气的坑中救出[来源:华盛顿邮报]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